刘伦,男,汉族,高小文化程度,1917年4月6日出生于河北涿鹿县,23岁参加革命,1977年离休。
在历史的长河中,有一段鲜为人知却惊心动魄的故事,那是刘伦等人在罗布泊度过的77天。
上世纪50年代末,农五师面临耕地面积不足的困境。为了发展,他们将目光投向了神秘莫测的罗布泊。1958年11月25日,一支由14人组成的队伍在张顺国副师长和张宗元的率领下,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开拓的勇气从哈密出发。刘伦肩负着组建试验站的重要使命。
一路上,他们向着未知西进。当大片红柳、梧桐映入眼帘,枯黄的野草和芦苇无边无际时,他们选择在此宿营。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搭建“营房”,在土坑做饭,用梧桐树枝作梁、帐篷为顶,简陋却也能暂避风寒。
11月30日和12月1日,他们在熟悉环境、建设“营区”后,张顺国副师长和张宗元科长返回哈密,只留下8人。他们原本期待着每隔半月的给养车,但命运却开始考验他们。大约12月8日的雪,让工作几近停滞。一个半月过去,给养车仍未出现,春节就在这种艰难中度过。
元宵节临近,给养车依旧杳无音讯,烦躁的情绪在队伍中蔓延。木工和铁工最终选择离开,他们带着仅有的2斤苞谷面和草籽踏上归途。可谁能想到,在他们离开后的第二天,给养车在关云飞的驾驶下终于来了。关云飞带来了多次因大雪无法送补给的消息,而更让人揪心的是没遇到回去的两人。大家怀着沉重的心情燃起篝火,期望能指引他们回来。
幸运的是,午夜12点,木工和铁匠奇迹般归来。然而,他们等来的还有新的命令——返回哈密,前往西线博乐建立新垦区。
1960年2月15日,他们结束了这77天艰难的罗布泊开发历程。这77天,有希望、有恐惧、有坚持、有无奈,它是一段特殊时期人类与恶劣环境抗争的生动写照,他们的故事将永远留在罗布泊的风沙中,成为后人缅怀和汲取力量的源泉。